2015年6月,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,由于用錯細胞系,英國科瑞克研究所Julian Downward 教授撤銷了一篇《自然》論文。
2016年6月發布在Retraction Watch網站的一則消息稱,因誤將Hela細胞(宮頸癌細胞)當做KB細胞(口腔上皮樣癌細胞)使用,國內一著名高校近期撤銷了發表的一篇關于腫瘤新分子靶標的論文。
不得不說,細胞的“貍貓換太子”不僅會導致已經發表的論文被撤銷,更會耗費實驗汪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。
看到這些數字,人生觀世界觀仿佛都要被重建。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……
在科研工作結束之際,被你所投稿的雜志要求提供細胞鑒定報告,而此時你研究中使用的細胞是否被污染,將決定你幾個月甚至長達幾年的科研工作的成敗。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……
新買到的細胞、實驗室傳了幾代的細胞,又或者儲存于超低溫冰箱幾年不用的細胞, 被污染了么? 鑒定正確么?用它做研究會影響實驗結果么?
沒有經過相應的細胞鑒定,使用了被污染的細胞,花費了大量的時間、物力和人力,寫出了一篇論文,但是結論被推翻,論文被召回,大量的時間、物力和人力都被浪費,一切都要從頭再來。如果你是等待畢業的學生,等待你的將是延期畢業。
然而,為了減少細胞系污染的發生,生物學界正在努力對細胞系進行強制的鑒定。
NIH、ATCC、Nature 和 Science 等近年對此多次發出呼吁,要求研究者對細胞進行鑒定。2016 年初,美國衛生研究院發布新指南,其中就提到了細胞系的鑒定問題。該指南指出:研究項目想要獲得資金,需要核實在研究中使用的細胞系。此外,越來越多的期刊也要求文章在出版之前對細胞系進行鑒定,確保準確。Nature 雜志更是從 2015 年 5 月份起就已經要求投稿者審查論文中使用的細胞系,以此來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。
為了讓實驗里不混進奇怪的東西,科學家們也是很拼噠。